董事长阳如坤主编《先进储能电池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出版发行
关键词 | 储能电池 制造业
共 2081 字 | 建议阅读时间 6 分钟
致读者的一封信
各位读者:
你们好!
《先进储能电池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一书自预售以来深受同行们的关注与期待,目前,本书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正式发行,与读者们见面了!
储能是节能环保、清洁能源、能源互联、电动汽车等新能源产业的基础技术。电池作为储能的重要载体,其高安全性、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制造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长按识别
扫码购书
即可优惠购买本书

出版初衷
2000 年我还在研究机器人及应用的时候,结识了陈立泉院士,陈院士关于未来能源存储的绿色梦想深深吸引了我,从此,我开始与锂电池制造技术及装备技术的研究及产业化结下不解之缘。
虽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但我和我的团队一直坚守在这个领域,积极探索,不曾停步。二十余年里,我们见证了电池制造业的起步和兴起、成长与壮大,在我国移动产品的能源供给方式、污染排放的减少、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智慧能源的实现等方面,我们积极发挥着基础作用。

行业现状
目前,尽管储能电池产业技术已经发展了二十多年,但其真正大规模制造技术方面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电池真正进入大规模制造产业始于2020 年,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从政策驱动逐步转为市场驱动,储能电池应用开始走向成熟,产业真正迎来规模化高速发展期,其制造技术的发展进入快车道。
2020 年电池制造时代来临,我们欣喜地看到储能电池已成为中国能源转型的重要支柱,成为我国“2030 年碳达峰、2060 年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路径之一。

储能电池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储能产业正在走向大规模应用和制造技术创新的进取之路上,我们认为很有必要总结储能电池制造产业的进展,了解过去,并在制造基础建设、产业发展趋势上进行思考和规划,让我们在未来电池制造业的发展中少走弯路。
现阶段,在储能电池制造向高效、大规模、智能化升级的过程中,我国现有的装备技术能力及生产模式无法满足未来质量要求和产能发展需求。储能电池制造产业结构升级最核心的问题是产业装备的升级。
我们期待借助储能电池产业发展的大好时机,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借鉴不同行业产业化的经验和方式,结合储能电池发展的特点,推进制造工艺、制造装备和智能化创新发展,走出一条中国储能电池制造自主创新发展的道路。
本书内容
基于先进储能电池大规模制造的需求,《先进储能电池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一书以先进储能电池智能制造为主线,阐述了先进储能电池电芯制造技术、制造工艺、制造装备的现状、趋势及构成,并就储能电池制造数字化及智能制造技术、储能电池制造环境控制、制造测量与缺陷检查、制造安全管理、能耗管理、制造工厂建设等方面的要求、设置原则以及保证方法与措施等进行了深入剖析和阐述。
本书由阳如坤确定总体思路、框架和各章节结构,负责统稿和定稿,各章节内容由各负责人主导完成,并由关敬党、吴学科、左龙龙进行审稿。感谢本书各章节的作者毫无保留地分享个体的经验和智慧,不吝投入时间精力,反复修改、核对,使本书得以出版。
本书是本书编写团队多年从业经验和吉阳智能产品多年应用经验的结晶。在此感谢吉阳智能公司全体同仁,经过二十多年的坚持和不懈努力,我们在中国储能电池制造及装备发展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未来,我们将顺应储能电池产业发展的步伐,不断创新,谋求进步。

还要感谢从事储能电池技术研究、储能制造技术研究的高校与研究所,以及储能电池制造企业、储能电池装备制造企业,是你们的不懈努力促成了今天储能产业的蓬勃发展。
特别感谢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陈立泉院士、李泓研究员、黄学杰研究员以及他们的团队,他们对储能产业的执着追求和一往无前的勇气,深深感染了我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为心之所向,我们还将不断前行。
尤其感谢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陈立泉院士专门为本书撰写的序。
<上下滑动预览全部序言>
<点击可查看大图>
本书特色


读者对象
本书可以为储能及动力电池产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电池制造规划、制造管理、电芯制造设备开发、制造安全与品质控制等方面提供参考;对储能科学与工程、电化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等相关专业的高校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对储能及动力电池产业感兴趣的人士也具有参考价值。
购买本书:

▲ 长按识别 即可优惠购买本书
< 化学工业出版社 京东旗舰店 >
在中国制造业亟待高质量发展的今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全球价值链的调整对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形成重大挑战,同时又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
本书是我们尽心竭力对过往电池制造技术与装备的总结,希望对感兴趣的读者有所帮助和指引,成为点亮先进储能电池制造及装备产业的一点薪火!
阳如坤
先进储能电池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
图书信息简介

阳如坤 主编
责任编辑:卢萌萌
书号:9787-122-40822-8
定价:158.00
出版时间:2022年05月

▲ 长按识别 即可优惠购买本书

目录预览
<上下滑动预览全部目录>
<点击图片可查看目录大图>
陈立泉院士和黄永衡教授作序推荐
助力制造能源时代的到来与“双碳”战略实施
推动“十四五”新型储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长按识别 即可优惠购买本书
文章来源:化工帮CIP